柔情绰态的成语故事

拼音róu qíng chuō tai
基本解释柔美的情态。
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瑰恣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预言。”
暂未找到成语柔情绰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柔情绰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豆萁燃豆 | 三国 魏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万众一心 |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
劳民伤财 |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
陈言务去 |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
鬼烂神焦 | 唐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
反治其身 | |
不得而知 |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
路无拾遗 |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
心急如焚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
进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