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成语故事

拼音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基本解释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当权贵族智伯倚仗权势向魏桓子强行索要土地。魏桓子的谋士献计,同意给土地,这样智伯就会更加贪婪,再向其他贵族要地,其他贵族就会联合对付他,这叫“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后来智伯被贵族联合打败,魏桓子得到更多的土地。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日月合壁 |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
| 不正之风 |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
| 举世混浊 |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
| 箪瓢屡空 |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
| 凿壁借光 |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 以身试法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
| 一干二净 |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
| 极重不反 | 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 |
| 囊萤照雪 | 《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
| 古色古香 | 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