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无路的成语故事

拼音zǒu tóu wú lù
基本解释无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绝境。
出处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走投无路的典故
《潇湘雨》,中国元杂剧作品,是现存元杂剧中仅有的一部以男人负心为题材的剧作。写书生崔通中状元后,背弃前妻张翠鸾,又娶试官的女儿。在张翠鸾寻夫至崔通任所时,崔竟诬陷她是私逃的奴婢,将她判罪,发配沙门岛,阴谋途中加害。行至临江驿,翠鸾深夜悲哭,被失散多年任肃政廉访使的父亲张天觉发现,才得以申雪。作品对崔通的趋炎附势、狠毒阴险的性格,有充分的揭露。语言流畅,关目动人。京剧《临江驿》据此改编,仍在演出。“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走投无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天王老子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5章:“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改霞到生宝的草棚屋做媳妇去!” |
喜笑颜开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
无妄之灾 | 《周易 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
章甫荐履 | 《文选 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
反唇相稽 |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
苦思冥想 | 巴金《创作回忆录 关于<激流>二》:“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写得快,说我‘粗制滥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奇才异能 |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
目不转睛 |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
饿虎吞羊 | 《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