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旦旦的成语故事

拼音xìn shì dàn dàn
基本解释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
出处《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信誓旦旦的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淇水边住着一个被丈夫遗弃的女子,他年轻天真漂亮。一个奸诈男子看中她,甜言蜜语向她求婚,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与她白头偕老。秋后,他们结为夫妻。丈夫违背先前的诺言,占有她的财物,并无情地抛弃了她。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信誓旦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绝长续短 | 《战国策 楚策四》:“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 |
大有可为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
死要面子 |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
信及豚鱼 | 《周易 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
防患于未然 | 《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有约在先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
胸有成竹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拭目以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
繁文缛节 |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
时易世变 | 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