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虑危的成语故事


居安虑危

拼音jū ān lǜ wēi

基本解释同“居安思危”。

出处《宋书·文五王传》:“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虑危,不可不惧。”


暂未找到成语居安虑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居安虑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含辛茹苦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迷而不反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识文断字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裾马襟牛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活蹦乱跳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材轻德薄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人心归向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来踪去迹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安于现状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十羊九牧 《隋书 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