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就人的成语故事

拼音shě jǐ jiù rén
基本解释舍:弃;就: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出处《尚书 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孟子 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暂未找到成语舍己就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舍己就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星霜屡移 | 唐 高适《为东平薛太守进王氏瑞诗表》:“星霜屡移,书奏仍阙。” |
| 惨不忍睹 |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
| 富贵骄人 | 《陈书 鲁悉达传》:“悉达虽仗义任侠,不以富贵骄人。” |
| 诛求无度 | 《旧唐书·于頔传》:“擅兴全师,僭为正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
| 荒淫无耻 | 徐迟《狂欢之夜》:“在这座最庄严的城中,却有着一群荒淫无耻的,丑态百出的,伤天害理的,穷凶极恶的衣冠禽兽。” |
| 存而不议 | 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
| 栋梁之材 |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
| 遗形藏志 |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
| 学而时习之 |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有去无回 | 柯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