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火蹈刃的成语故事

拼音fù huǒ dǎo rèn
基本解释赴:前往;蹈:踩踏。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暂未找到成语赴火蹈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赴火蹈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斩钉截铁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
| 国中之国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
| 初生之犊不畏虎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
| 开门见山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
| 眼空一世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 不骄不躁 |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
| 想望丰采 |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
| 明知故问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
| 口快心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