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踪蹑迹的成语故事


潜踪蹑迹

拼音qián zōng niè jì

基本解释谓藏匿行踪。

出处明·徐元《八义记·锄麑触槐》:“听得谯楼鼓二更,是我潜踪蹑迹,欲刺权臣。”


暂未找到成语潜踪蹑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潜踪蹑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月明千里 南朝 宋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明若观火 《尚书 盘庚上》:“予若观火。”宋 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新仇旧恨 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势力之交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空穴来风 战国 楚 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穷家富路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3回:“再者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得好:‘穷家富路。’”
费尽心机 宋 戴复古《石屏集 论诗绝句》:“有时勿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寸步不离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