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之利的成语故事

拼音yú rén zhī lì
基本解释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渔人之利的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劝阻赵王,给他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晒太阳,鹬去啄它,蚌夹住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的故事。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吞并燕赵。赵王放弃了战争。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渔人之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刚正不阿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
挺身而出 |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
枝对叶比 | 唐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
褒善贬恶 |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
存而不议 | 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
一文不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
汗牛充栋 |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大失所望 |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