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的成语故事


知足常乐

拼音zhī zú cháng lè

基本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等。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暂未找到成语知足常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知足常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离经辨志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百川归海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论黄数白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众喣山动 明 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明知故问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喟然长叹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极重不反 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
没里没外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半路出家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到此为止 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