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四海的成语故事


囊括四海

拼音náng kuò sì hǎi

基本解释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囊括四海的典故

秦始皇统一天下,让人们议论纷纷。汉代贾谊专门写《过秦论》分析秦为什么能统一天下,秦孝公雄心勃勃,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原文如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囊括四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话没说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正说中间,门外雷石柱慌慌张张进来,一把拉住老武,二话没说,往外就走。”
翘尾巴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万年也不要骄傲,永远不要翘尾巴。”
大名鼎鼎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为民请命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犀牛望月 《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刑期无刑 语出《书 大禹谟》:“刑期于无刑。”
气充志骄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损人不利己 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主忧臣劳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