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至明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ì shèng zhì míng
基本解释至:极。最神圣最贤明。旧时用以称颂帝王。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臣等闻玄祖之道,用慈俭为先;素王之风,以仁义是首,相沿百世,作则千年,至圣至明,不可易也。”
暂未找到成语至圣至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至圣至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非同小可 |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
| 放牛归马 |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 阿世取容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
| 匡乱反正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
| 争先恐后 |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
| 广阔天地 | 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 发号施令 | 《尚书 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
| 吴下阿蒙 | 晋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
| 有求必应 | 唐 李煙《妒神颂》:“所求必应,高山仰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