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瞑目的成语故事

拼音sǐ bù míng mù
基本解释死了也不闭眼。指人将要死之时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来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实现;死不甘心。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死不瞑目的典故
东汉末年,凉州军阀董卓进军洛阳,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自任相国。长沙太守孙坚与袁术联合共同讨伐董卓。董卓想嫁女给孙坚的儿子孙权来拉拢孙坚,孙坚气愤地对董卓的特使李傕说:“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死不瞑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解铃还须系铃人 | 宋 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
初出茅庐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
心灰意懒 | 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卑谄足恭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
所作所为 | 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
干干脆脆 | 曹禺《雷雨》序:“鲁大海自然要个硬性的人来演,口齿举动不要拖泥带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
处实效功 | |
官僚主义 |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
永垂不朽 | 《魏书 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厘整时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