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天水之后会是谁?“文旅热”如何热得久?

【/h/]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题:天水之后会是谁?“旅行热”是如何持续很长时间的?

【/h/]新华社记者文婧、杨思琦、张五岳。

天水之后会是谁?“文旅热”如何热得久?

【/h/]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遗址和文化遗产是其生活的一部分。

【/h/]甘肃天水凭借麻辣烫“出圈”,短短20多天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20亿元。据权威数据显示,去年国内游客旅游总花费接近5万亿元。

【/h/]从淄博的烧烤到贵州榕江的“乡村超市”,再到“二滨”冰雪,一些地方呈现出文旅热的态势,更多城市管理者开始探索文旅市场的新活力。

【/h/]网红中的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有多大?

【/h/]“开店26年了,像这样一天接待七八百名外国客人是前所未有的。”天水迎海麻辣烫的老板娘哈·迎海说,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店门口都要排队,每天都要用上千根麻辣烫竹签。

【/h/]天水麻辣烫火了之后,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这座中国西北部的古城。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他们去了麦积山石窟,参观了伏羲庙并观赏了千年古柏...

【/h/]坐高铁去“滋”赶“烤”,榕江“乡村超市”吸引全网关注,“二宾”现象火爆,天水麻辣烫走红...近两年,地方文旅接连“出圈”,IP层出不穷,“网红”不断出新。透过这波热度,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文化旅游对消费的撬动力量。

【/h/]数据显示,3月1日至3月26日,天水市共接待游客35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5亿元。

【/h/]巧合的是,春节假期哈尔滨8天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4.2亿元;榕江“乡村超市”去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数十亿元;2023年,淄博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630亿元,同比增长68.42%。

【/h/]据文化和旅游部估计,去年国内旅行人数为48.91亿人次,旅行总费用为4.91万亿元。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国内游客人数为4.74亿人次,总花费超过6300亿元。

【/h/]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休闲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近期,一系列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利好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h/]甘肃省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巴多逊认为,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重点可能是一个著名景点、特色美食、带着烟火气的生活体验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所有市县都有“出圈”的机会,文旅消费规模巨大。

【/h/]“文化与旅游、诗与远方成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在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上表示,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长,受益面广,涉及各行各业。文化旅游可以“加”各类产业,各类产业也可以“加”文化旅游。只要将文化旅游加入到各类产业中,不仅会带来人气,还会开辟财源,会出现人财两旺的良好势头。

【/h/]细节多,有特点,有诚意。

【/h/]吕雯热的“心流”密码是什么?记者梳理了最近一年“出圈”的地方,发现这些地方突出了三个关键词:底蕴、特色、诚意。

【/h/]天水,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位于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处。它是“西丽佤族之乡”,秦人在此置马建都,蜀魏争霸,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就坐落于此。

【/h/]“冰城”哈尔滨冰雪文化底蕴深厚,是冰雪运动爱好者的首选之地。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火车站等建筑极具异域风情;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的称号。

【/h/]齐式古韵,蒲翁故里,名城...淄博也有深厚扎实的人文基因。所辖临淄区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灿烂的齐国文化为淄博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脉。

【/h/]“很多地方走红的背后是丰厚的城市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也是延伸‘流量’的重要支撑。”告诉多勋。

【/h/]从哈尔滨的雪花到上海的鲜花,从泉州的簪花到三亚的海浪,从天水的麻辣烫到淄博的烧烤...无论如何,各地的“火热”都离不开极具辨识度的地方特色。

【/h/]麻辣油籽的鲜香和手卷粉的爽滑,成就了独具风味的天水麻辣烫。蘸酱饼干烧烤构成了淄博烧烤的“灵魂三件套”,特色美食成为解锁城市文化地图的一把钥匙。

【/h/]观众拿着锅碗瓢盆欢呼呐喊。比赛奖品为香猪、香羊、小辣鸡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村民们穿着民族服装表演啦啦队运动...榕江“村超”以其农趣和发自内心的热爱打动了网友的心。

【/h/]没有什么比真诚更能打动人心。真诚也是很多地方“出圈”的必备技能——热情、真诚、贴心的服务始终如一。

【/h/]服务重在“实”。在天水,爱心团队热情迎接送件,行李寄存点设置及时周到。哈尔滨及时关注游客的评论和投诉,并在收到投诉后立即进行道歉和整改。淄博严格要求明码标价,诚信经营,向短重说不。

【/h/]将短期的“流动”现象转变为长期的“储备”经济。

【/h/]“网红”之后,如何保持旅游热潮,将短期的“流量”现象转化为长期的“储备”经济?这已成为许多地方城市管理者的探索课题。

【/h/]近日,记者在曾是淄博热门打卡地的八大综合市场采访时发现,一些“网红”烧烤店更换了招牌,售卖体现民俗文化亮点的产品。前不久,淄博市首届萝卜糖球民俗文化节举行,精品百货、特色美食、变脸打铁花等非物质表演带来了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h/]随着“二宾”的爆火,冰雪世界的AR冰箱贴、索菲亚教堂蛋糕、雪人甜品、“爱上哈尔滨”立体贺卡等各类文创产品“出圈”,既有地域特色和奇思妙想,又有科技赋能和IP加持。

【/h/]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代斌认为,要形成持续关注度,应在城市形象塑造、旅游设施建设、特色文化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根据城市政策打造个性化城市IP。“与其追逐表面的浪花,不如让河床更加坚实,打出自己独特的牌,让城市IP更具吸引力。”

【/h/]在陕西Xi安的沉浸式街区,游客“假扮古人游长安”;在广西阳朔,以喀斯特地貌为背景的攀岩节将运动休闲融入景观观光;住在莫干山乡的村民宿里体验农趣,享受慢生活;走进三星堆博物馆,看数字技术如何帮助古代文物“活起来”...随着旅游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和优质,文化旅游的热潮不再局限于“眼球”经济。

【/h/]关键是落实和接棒。今年年初,全国各地的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宣传自己的城市,输出创意短视频,并呼吁明星为家乡“打分”。

【/h/]代斌认为,当“流量”到来时,除了创造消费场景外,还需要保护市场秩序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防止短期过度投资浪费资源。

【/h/]互联网用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应该跟踪和把握这些变化。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齐斌表示,要进一步做好消费市场调研、消费热点跟踪和消费心理预测,把“流量”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h/](来源:新华社)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