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uó

民国


拼音mín guó
注音ㄇ一ㄣˊ ㄍㄨㄛˊ

繁体民國
词性名词

民国

词语解释

民国[ mín guó ]

⒈  指中华民国,从1912年起, 到1949年止。

民国肇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the Repbulic of China (1912-1949);

引证解释

⒈  民主国家。亦相对于君主国而言。

孙中山 《民权初步自序》:“何为民国……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谓民国也。”
章炳麟 《<民报>纪念会祝词》:“俾我四百兆昆弟同心戮力以厎虏酋 爱新觉罗氏 之命。埽除腥羶,建立民国,家给人寿,四裔来享。”

国语辞典

民国[ mín guó ]

⒈  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

如:「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⒉  中华民国记载年代的方法。以中华民国创建之年为纪元开始,此年为西元一九一二年。

分字解释


※ "民国"的意思解释、民国是什么意思由查字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民国初年,一二桀黠之徒,利用国民弱点,遂倡为无秩序之平等,无界说之自由,谬种流传,人禽莫辨,举吾国数千年之教泽扫地无余。求如前史所载忠孝节义诸大端,几几乎如凤毛麟角之不可多得也。袁世凯

2.在充溢全书的吊古伤今氛围中,民国年间的旧像如海市蜃楼般在我们眼前浮起,仿佛我们能听到镇外一匹马的嘶鸣,或者街市中的叫卖声。

3.洪秀柱说,无论从国际法、历史、地理、地质、使用等观点而言,钓鱼台列屿属于“中华民国”固有领土不容置疑。

4.民国初年,徐树铮位居要津,叱咤风云。

5.民国八年他被县衙选派往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留学,因为学习的是经济部门,而当时又深感乡间的农民受地主剥削的疾痛,于是在马克斯主义目濡耳染之下,便与唯物论结了不解之缘,结果成为共产党的信徒。

6.近代早期的葡萄牙既是信奉天主教的旧教国,也是最早向海外扩张的欧洲殖民国家。

7.在各种因素汇合下,这些武装力量没有改造演变为对国内政治纷争保持中立的现代国家军队,反而在私利驱动下,进一步堕落为大小军官争权夺利的工具,成了民国时期政治恶化的主要因素。

8.研究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无论对于还原历史真相,还是对于“钱学森之问”,都不无裨益。

9.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相互间有时暗送秋波,有时你争我夺,让人难分谁是谁非,但人民遭殃受罪的事实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10.这些都使得民国时期侨校蕴含着许多现代性因素,亦是该时期闽南侨办学校蓬勃发展,并取得良好办学效果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