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旅行的一大美妙之处是相遇。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人,但只会和少部分人成为朋友。
有一些人,可能和你待了足够长的时间,你们的关系却因分别而逐渐终止,像两条淡漠的线条,此生可能都不会再次相交。
有一些人,只是匆匆遇见,就匆匆别离,此后却一直保有联系,放佛这第一 次只是媒妁之言时娇羞少女隔着门帘对俊朗少年的惊魂一瞥,之后还会携手共赴 人生。
缘分如此随机,早一分晚一分,可能遇到的就是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情。 缘分又如此确定,即使错过了一站又一站再一站,有些人,还会在下一站相遇。
感谢 伊朗 ,感谢这次远行,我与 中东 从此相遇。旅行线路我在 伊朗 的旅行线路:
德黑兰 → 卡尚 → 伊斯法罕 → 亚兹德 → 色拉子 → 德黑兰 → 马什哈德 → 克尔曼 → 德黑兰 → 大不里士德黑兰首都 德黑兰 城市景观:
站在自由踏上眺望 德黑兰 的城市建筑:原 美国 驻 德黑兰 大使馆:
我乘坐地铁到达原 美国 驻 德黑兰 大使馆。然而来的不是时候,并不让进。想来进去也无非是一些老旧的桌子、椅子和绞碎的文件——如果他们保持原貌的话——兴许还有一个烟灰缸,里面有未抽完的烟蒂。那扇铁门和那栋楼让人想起电影里逃离 德黑兰 的场景。围墙上面有很多涂鸦,还写着一些文字, 比如 “DOWN WITH USA”(打到美帝国)——很多年前我们似乎也有过类似的标语。有一幅自由女神骷髅像,让人忍不住为它的创意叫绝,还好围墙不够高,只够画半身像,自由女神高举的火炬都没画出来——如果画出来,真不知那高举的东西会是什么。卡尚波斯老宅:
卡尚 的布鲁杰迪宅院和 塔巴 塔巴 伊宅院是两处有钱人的私人住宅,让人想到 江南 的那些园林。宅院内庭中央都有长方形水池,水池里还有一汪绿水。水池后是高大的带有穹顶的会客厅,穹顶和墙面上布满了各类精美的雕花装饰,纷繁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穹顶中心是蜂巢状的装饰,看起来极富美感,令人叹为观止。 艾哈迈德 苏丹 浴室:
艾哈迈德 苏丹 浴室位于 卡尚 (Kashan),是非常漂亮的 土耳其 浴室,历史已有500多年,但内部装修带有鲜明的什叶派伊斯兰风格,穹顶和立柱上是复杂的几何图纹和蓝色花纹瓷砖。
艾哈迈德 苏丹 浴室与其说是一个澡堂子,不如说是一个高级会所。浴室内部看起来无比华丽,无论墙上的绘画、雕刻还是穹顶的设计,都给人无所不在的美感。我不懂建筑,看不出其中的门道,但是能强烈地感受到波斯匠人在建筑设计上对于每一个细节的用心。
整个浴室除了有大堂,还有各种大小不一的包房。每个房间正中央是一个泡澡的水池,环绕水池的外围是依次放着很多张床,据说洗完澡后客人就会躺在床上做按摩或者抽水烟。水烟缭绕中,家长里短也就开始聊上了。我的脑海这时正浮现出一群大老爷们儿围坐在水池边的床上,一边抽水烟,一边聊着谁家的儿子刚娶了一个漂亮媳妇儿、哪里出了一档破事、谁谁谁又发了一笔大财……这个澡堂其实就跟现在的茶馆咖啡厅一样,是那时波斯人重要的社交场所。他们真是蛮懂得享受生活的。
浴室进门的左边有楼梯通到房顶上。房顶的造型非常奇特,到处是土砖砌成的大小不一的凸起,就像一个个指向苍天的乳房。那些凸起四周都装着圆形的采光玻璃,不管太阳的位置如何变化,光线都能从各个角度照进浴室里。这样,浴室一天到晚都被照得很亮堂。真不知要如何脑洞大开才能想出如此绝妙的采光设计。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
伊玛目广场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水从池子两边的水管里喷射出来,两两对称,组合成一道道连起来的拱形。池水呈现出蓝天的颜色。在第一道拱形水柱中央,出现了一条低矮的彩虹。广场旁边的清真寺倒映在池 水里 ,呈现出晃动着的模糊的影。一群年轻人坐在池子旁闲聊。广场上很大部分被绿茵茵的草地所覆盖,草地上有一些花圃,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草地上,悠闲地享受静默的午后时光。长方形广场的外围均匀地种着一些树。广场最外边是一圈水泥路面,不时有一辆漂亮的马车驶过,带给人一种历史错乱感。
伊玛目广场很大。它曾是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的世界第二 大城 市广场,后来 大连 “越制”修建了一个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三倍的广场,它又无可奈何地坐到了老三的位置上。当然,这只是从体型上来说,如果论年龄,伊玛目广场无疑是三兄弟的老大,它也是其中唯一的世界遗产。广场四周的 阿里卡 普宫、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伊玛目清真寺以及环绕的大巴扎无不在述说着它的江湖地位,甚至花花草草都充满了历史底蕴。夜晚伊玛目广场的喷泉:伊斯法罕 最好的酒店:
这家旅店叫AbbASI Hotel,阿齐兹说这是 伊斯法罕 最好的酒店。酒店的院子里绿树成荫,有着五颜六色的喷泉,一排排桌子置于灯光之下,穿着体面的有钱人围在桌边交谈,服务生忙碌地穿行于座席之间。
在酒店的庭院里转了一圈之后,我们坐在大厅等待。酒店大厅金碧辉煌,有着豪华的吊灯和光滑亮堂的地面,不少地方铺着红色地毯,大厅墙上挂着几幅波斯风格的人物画。我们坐在沙发凳上,凳子柔软舒适。大厅里坐着一些和我们一样等待的人,有的拿着手机在玩,有的三三两两在交谈,有的只是安静坐着。酒店大厅:酒店庭院:三十三孔桥:
三十三孔桥位于 伊斯法罕 ,是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晚上的三十三孔桥亮起橘红色的灯火,有一种梦幻之美。桥面挺宽,两侧分别有一排三米左右高的墙,墙面上是一扇一扇的弧形门,有人坐在上面聊天或休息。
三十三孔桥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三十三个半圆形的桥洞,这正是三十三孔桥名字的来历。遗憾的是,我们来的这段时间扎因达鲁德河已经干涸。据说河水流淌的时候,桥孔倒映在水中,倒影和真实的桥洞就会形成一个个浑然闭合的金色的圆,非常漂亮。
走上桥,穿行在人流之中,就像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的阿拉伯世界里。
在桥上休憩的女子:哈柱桥:
哈柱桥也是位于 伊斯法罕 ,是萨法维王朝阿 巴斯 二世时期的建筑杰作。哈柱桥架在扎因达鲁德河上,既有连通两岸的作用,还有拦水大坝的功能。跟三十三孔桥一样,这里也是市民们的休闲和社交场所。据阿齐兹介绍,这座桥的设计甚至比三十三孔桥更为用心,更能代表古代波斯无与伦比的桥梁建造艺术。
哈柱桥桥底的桥洞很具特色。哈柱桥有二十三个孔,每个桥孔都像一个包间。桥下比桥上更加热闹,人们聊天、打闹、嬉笑或沉思。站在桥孔中央望向对岸,每个桥墩中央的空隙就像一盏盏点燃的烛灯,悠悠地泛着红光。
哈柱桥有五个秘密,篇幅所限,这里不再展开叙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联系我交流。哈柱桥的桥洞:阿里卡 普宫:
阿里卡 普宫是阿 巴斯 大帝寝宫,建于16世纪末期,位于 伊斯法罕 伊玛目广场的西面。 阿里卡 普宫是萨法维帝国阿 巴斯 大帝的寝宫,不知是不是因为年久失修成了危房, 阿里卡 普宫外面搭着讨厌的脚手架,让人顿时减去了想要参观的兴致。要不是想要上去俯瞰一下整个伊玛目广场,我真的不会买票进去。这差点成了一件抱憾终生的事情。当进入位于顶楼的阿 巴斯 大帝的私人音乐厅,就会立刻觉得值回票价,甚至单是冲着这个音乐厅来到 伊斯法罕 ,都是值得的。音乐厅的天花板以及四周的墙壁,分布着好多个类似清真寺大门上方的蜂窝,只是每个窝巢都镂空雕刻着各种各种的乐器图案,设计精巧,极富艺术美感,令人称绝。整间屋子都是一个巨大的共鸣腔,想来音响效果也应该不错。有个波斯男青年真的就在大厅中央扯开了嗓子,浑厚的声音响彻整间阁楼。如果我的五音能全三个,真想跟他对唱一曲。
我站在音乐厅里面,想象着阿 巴斯 大帝带着妻妾儿女聆听宫廷乐师演奏的场景。一代雄主的他,内心也给了音乐温柔的一隅。
阿里卡 普宫的音乐厅:阿里卡 普宫里还可以看到一些残留的壁画,其中有两幅宫廷美女图保存最为完好。左边的女子穿着一身红装,披着一件绿色披风;右边的女子长发披肩,并没有戴头巾,手里好像拿着一顶帽子,不知在做什么。两位女子都婀娜多姿,体型富态,应该是当时的标杆型美女。 四十柱宫:
四十柱宫位于 伊斯法罕 伊玛目广场附近,是萨法维王朝阿拔斯二世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宫殿本身只有只有20根木头柱子,只是因殿前喷水池的倒影,才叫四十柱宫。大殿内有多幅大型壁画,反映的是萨法维皇家狩猎和日常生活等情景。
下图为四十柱宫内景,非常大气宏伟。 四十柱宫里面的壁画:伊斯法罕 大巴扎:
市场是一个城市的心跳。对我来说,如果没有逛当地的市场,就像没有来过这个地方一样。不管是菜市场还是水果市场,那里的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个活着的城市。
伊朗 的巴扎就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市场。 伊朗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大巴扎,巴扎里最是充满生活气息。 伊斯法罕 的大巴扎环绕伊玛目广场而建,巴扎里有卖手工艺品的、金银珠宝的、干果杂粮的、各色香料的、衣服鞋子的,甚至还有人开起了餐馆和茶铺。 伊斯法罕 巴扎很长很大,估计连当地人都会逛晕,所以他们将偌大的一个巴扎分成了好几个区:金银首饰区、瓷器区、香料区、地毯区……各色人等穿行在巴扎中,一派人声鼎沸的景象。
走进 伊斯法罕 大巴扎就像进入一条蟒蛇的腹中,很难再出来。成千上万家店铺分布在巴扎里,就像一个线下淘宝,几乎能买到你需要的任何东西——事实上,更多时候都是买到你并不需要的东西。精美的 伊朗 瓷器、波斯风格细密画、各色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真想提着几个麻袋把它们通通扛回家去。波斯手工地毯成堆成堆地放着,还有一些挂在店铺的墙上,从地毯上华美复杂的图案可以看出,它们皆是镇店之宝。地毯做工细腻、精妙绝伦,难怪那么一小块都会卖很好的价钱。地毯上的图案从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到宗教图腾,无所不包。巴扎里卖的精美的水烟壶:精美的碟子、钟表:精美的瓷器:精美的钟表:亚兹德亚兹德 地处沙漠边缘,是我目前到过的最热的 伊朗 城市。这里夏天的气温能达到五十度,现在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四十度的天气我就会待在空调房里不敢出门了,五十度简直会把人整个融化掉,真不知没有空调的古代波斯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其实他们还真有空调,并且还是完全不耗电节能又环保的大自然空调。整个亚兹得老城就是一个大的空调系统,其中有很多风塔建筑,民居都有地下室。风塔的功能就是通风,然后把招进来的风引入地下室。虽然外面很热,地下室里面因为有天然空调的风,随时都很凉快。 早上,我一个人走在 亚兹德 老城的巷道里,独自感受着那份远古的苍老。巷道两边是高高的土墙,有时会经过一个拱顶。土墙另一边是古老的民居。一辆白色小轿车停在一户人家门前,就像一个不应景的机械怪物。偶尔有一个穿着黑纱的女子突然出现在小巷的拐角处,然后又消失在幽暗的廊洞里。巷子里没有地标,对我来说就是个城市迷宫。我索性放逐自己迷失在纵横交错的巷道中,迷失在异国那段古老的岁月里。亚兹德 是 伊朗 拜火教的中心。拜火教其实是伊斯兰教徒对琐罗亚斯德教的贬称,就像 东南亚 不少国家信奉的上座部佛教被称作小乘佛教一样,多少带着点不尊之意。琐罗亚斯德教曾是波斯帝国的国教,并且当时的很多 中东 国家都信奉。它最著名的标识是法拉瓦哈。琐罗亚斯德教也被称作“祆教”,注意,那个字念“仙”而不是“妖”,更不是“穿着棉袄洗澡”的“袄”。这个宗教还跟我们熟悉的明教有些渊源。教徒们死后会举行天葬。我所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琐罗 亚兹德 教的火种至今依然保存在亚兹得的两处火庙里。其中有一处位于山丘的一个岩洞里。虽然保存着圣火,这座山却并没有 奥林匹斯山 那么出名,它甚至都没有一个名字,旅行者提起它时只是称其为“卡维尔盐漠的一座山丘”。 这座山丘就是 伊朗 著名琐罗 亚兹德 教圣地,位于 亚兹德 西北 70公里处的卡维尔盐漠里。进入火庙需要脱鞋。火庙有两扇铜质的大门,门上的人据说就是琐罗 亚兹德 。火庙建在岩洞里,岩壁呈现出红色或者灰黑色。人工修建的墙壁一侧挂着几幅画像,其中有一幅是法拉瓦哈。火庙正中央是祭坛,不过祭坛上的火是熄灭的,想必每年六月份残存的信徒来此举行宗教活动的时候才会点燃。岩壁上有一个凹槽,里面立着一个金属架子,架子顶部燃着三束火苗。火苗呈现三角形分布,燃烧得恬静安然。虽然外面非常酷热,里面却很清凉。 哈尔纳克村:
哈尔纳克村是 亚兹德 附近的一处古村落,已有上千年历史,不过现在几乎是一片废墟。整个村落几乎是用泥土砌成,就像一处露天蚁穴。虽然已经破败,但还是能够依稀辨认出波斯风格的穹顶、一扇一扇的窗户以及一条一条街道,有些屋舍还有残存的木门。废墟中矗立着一座保存完好的砖塔,算是这个古村落的地标性建筑了。看起来,这完全是一个死亡之村,但仍然是有几株石榴树在昭显着生命迹象。石榴树上结着一些红透了的果子,虽然零零点点,却也足够安慰一座土黄的废墟了。 鸽子塔:
这座鸽子塔位于梅 博德 ,它真是极有意思,外表看上去就像一座圆筒形的谷仓,完全猜不到这是给鸽子们修建的集体宿舍。不过进到里面,马上就会看出这是给鸽子居住的规划整齐的住宅区。只见墙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方形的巢穴,每个巢穴差不多大小,分布均匀且有规律。鸽子 塔里 面有特意修建的盘旋而上的楼梯,共有三层,可以爬山去观察上面的每一个巢穴。
鸽子塔的设计别具匠心,老鹰飞不进来,蛇也钻不进去,对于鸽子来说,完全是一个适合蜗居的场所。据说这座鸽子塔能够同时容纳两万五千只鸽子,可如今连一片鸽子毛都看不到。我试着想象了一下两万多只鸽子同时居住在里面的盛况。且不说两万多声“咕咕”齐鸣会把人吵得天旋地转,单是那无所不在的鸽子粪就会把人熏得天昏地暗。这也确实是一个粪坑,那时的人会把鸽子粪收集起来当做肥料。
据说 伊朗 境内的鸽子塔有上万座,就算一座里面只有一千只鸽子,全国就有一千万只,真不知当时哪来那么多。波斯叫“鸽子国”好了。
鸽子塔外部:鸽子塔内部:色拉子
粉红清真寺:
粉红清真寺位于色拉子,在我所见的清真寺里,它不算大,但很精致。像其他清真寺一样,它有着漂亮的穹顶,地上铺着一块一块拼接起来的地毯。地毯以大红为底色,上面绣着各种花纹。进门左边的墙上镶嵌着一排彩色的玻璃窗,窗户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早晨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斜射进来,在大红地毯和雕花 石柱 上投下梦幻的光和影。光影交织成一个缤纷的色彩空间,绚丽动人,放佛是特意营造的梦境。游人在色彩空间里移动,光线图案印在了他们的脸和衣服上。从清真寺里光线暗淡的角落看过去,感觉他们正置身在海市蜃楼里——漂亮的东方公主转动着裙摆,光影也随之舞动起来。有人趴着,有人躺着,有人靠着,有人跪着。有黑纱,有全红,有长裙披肩,有牛仔T桖。
作为一个宗教场所,粉红清真寺看起来并不庄严肃穆,也不让人心生敬畏。它显得平易近人,充满柔情。设计者只是简单地利用了早晨的太阳光线和彩色的玻璃图案,就营造出了一份动人的美丽,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寥寥几笔,人物已然栩栩如生。它的创造者肯定具有超凡的智慧和柔软的内心。我甚至怀疑设计者是位女性。波斯 波利斯 :
波斯 波利斯 是古代波斯帝国的都城,位于色拉子五十多公里外,在大流士大帝时期开始建造。 伊朗 历史上出了三位非常厉害的君王:居鲁士大帝、大流士大帝、阿 巴斯 大帝,就跟我们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样,都是影响历史的狠角色。像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帝王一样,大流士穷兵黩武,帝国版图跨越欧亚非三大洲,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从 希腊 抢回大量财宝 和美 女,用于修建宫殿和供自己享乐。几百年后, 亚历山大 大帝攻陷了他的都城、抢回了宝物、焚烧了宫殿。只剩眼前的一地废墟。
这不是我的国家、我的历史,我用不着伤心感怀,发古之幽情。我只是震惊。那万国门上的两个巨大石雕,曾经威慑着所有的到访者;那万国朝拜的浮雕,曾经宣扬着多大的帝国威仪;那一根根残留的 石柱 ,曾经支撑着华美的殿堂。而如今,它只是荒山下的一座废都。 哈菲兹墓:
色拉子有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叫哈菲兹。哈菲兹之于 伊朗 ,就跟 普希金 之于俄国,李白之于中华一样。每个俄国人都知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每个 中国 人都会念“窗前明月光”,同样,哈菲兹的诗歌在 伊朗 也是家喻户晓。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除《古兰经》外,每个 伊朗 人家里都有一本哈菲兹诗集。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即使家里没有《古兰经》,也一定会有一本哈菲兹诗集。
我怀着无比仰慕的心情坐了大老远的车来到了哈菲兹墓园里。这其实是一个漂亮的花园,哈菲兹墓就在里面一座八角凉亭里。这是一座 大理 石石棺,墓碑上面刻着哈菲兹的一首抒情诗。八角凉亭周围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几株红花点缀在绿意葱茏中,像海菲兹的诗歌般活泼生动。哈菲兹墓园:马什哈德康村 :
康村 位于 马什哈德 以西45公里处,是一座 伊朗 传统村落,约有100多年历史。
康村 依山而建,有着破落的房舍和老旧的石道。房屋大多是由碎石块和土砖垒建起来的,以圆木作为房梁和支架,用的是木质门窗。有些人家是两层楼房,二楼阳台全是木头搭建,看起来随时都能一脚踏空。这些房屋跟我在 伊朗 其他地方看到的都不太一样。与其说它是一座 伊朗 传统村落,倒不如说它更像 中国 的一个小山村。
我沿着石梯向上攀爬,直到整个 康村 尽在我眼底。天空突然飘起了微雨,不多时整个村子笼罩在一片雾蒙蒙之中。山坡上有一些绿树,乏力地围着村落生长,四周荒凉一片。我确实也不能再看出更多的美来,胡乱拍了几张照片就往回走。克尔曼巴姆 古城堡:
巴姆 古城堡位于 克尔曼 以南,占地约44公顷。 巴姆 古城堡对外国人收取的门票是15万里亚尔,本地人只需要2万里亚尔。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干土坯建筑,有2500年的历史。遗憾的是它在2003年毁于一场地震,死亡近三万人,如今已无人居住。穿行在依稀可辨的街道上、院子里,四周的断壁残垣令人唏嘘不已。伊朗归来,不看清真寺伊朗 有很多精美的清真寺。在 印度 会有博物馆审美疲劳,在 斯里兰卡 有海滩审美疲劳, 伊朗 的清真寺虽多,我却没有产生审美疲劳。各种各样的清真寺变着花样取悦着旅行者的眼睛,让它时时维持圆鼓鼓的状态。
每当夜幕降临,清真寺亮起灯光,恬静地躺在漆黑的天幕底下,如梦似幻,有如神迹。在我看遍了 黎巴嫩 、 约旦 、 埃及 、 也门 、 阿联酋 的清真寺之后,我依然觉得, 伊朗 的清真寺是最漂亮的。 来到清真寺门口,抬头就能看到蜂窝状的门廊拱顶,呈对称分布,非常华丽。每个窝巢里都有着错综复杂的用釉砖镶嵌的精美图案。穹顶下方就是正门,有些清真寺的正门上可以看到用漂亮的波斯文书写的诗文。
伊朗 的很多清真寺内部都悬挂着华丽的大吊灯,地面铺着漂亮的波斯地毯,墙壁上要么画着精美的图案,要么全部由细小的各种颜色的玻璃片拼接而成。 清真寺的穹顶:
走到清真寺内部,仰望穹顶复杂的几何图案,让人叹为观止,但仔细观察,发现它们都是由可以不断重复的基本图形单元拼接而成,图案呈现对称分布,极为细密精美,但也许会吓跑密集恐惧症患者。
更多精彩游记作者:鲈鱼正美,旅行家,摄影师,专栏作者,专注旅行分享和写作。
公众号:蓝眼睛观世界( 本文作者 : 深夜特急 )
有一些人,可能和你待了足够长的时间,你们的关系却因分别而逐渐终止,像两条淡漠的线条,此生可能都不会再次相交。
有一些人,只是匆匆遇见,就匆匆别离,此后却一直保有联系,放佛这第一 次只是媒妁之言时娇羞少女隔着门帘对俊朗少年的惊魂一瞥,之后还会携手共赴 人生。
缘分如此随机,早一分晚一分,可能遇到的就是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情。 缘分又如此确定,即使错过了一站又一站再一站,有些人,还会在下一站相遇。
感谢 伊朗 ,感谢这次远行,我与 中东 从此相遇。旅行线路我在 伊朗 的旅行线路:
德黑兰 → 卡尚 → 伊斯法罕 → 亚兹德 → 色拉子 → 德黑兰 → 马什哈德 → 克尔曼 → 德黑兰 → 大不里士德黑兰首都 德黑兰 城市景观:
站在自由踏上眺望 德黑兰 的城市建筑:原 美国 驻 德黑兰 大使馆:
我乘坐地铁到达原 美国 驻 德黑兰 大使馆。然而来的不是时候,并不让进。想来进去也无非是一些老旧的桌子、椅子和绞碎的文件——如果他们保持原貌的话——兴许还有一个烟灰缸,里面有未抽完的烟蒂。那扇铁门和那栋楼让人想起电影里逃离 德黑兰 的场景。围墙上面有很多涂鸦,还写着一些文字, 比如 “DOWN WITH USA”(打到美帝国)——很多年前我们似乎也有过类似的标语。有一幅自由女神骷髅像,让人忍不住为它的创意叫绝,还好围墙不够高,只够画半身像,自由女神高举的火炬都没画出来——如果画出来,真不知那高举的东西会是什么。卡尚波斯老宅:
卡尚 的布鲁杰迪宅院和 塔巴 塔巴 伊宅院是两处有钱人的私人住宅,让人想到 江南 的那些园林。宅院内庭中央都有长方形水池,水池里还有一汪绿水。水池后是高大的带有穹顶的会客厅,穹顶和墙面上布满了各类精美的雕花装饰,纷繁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穹顶中心是蜂巢状的装饰,看起来极富美感,令人叹为观止。 艾哈迈德 苏丹 浴室:
艾哈迈德 苏丹 浴室位于 卡尚 (Kashan),是非常漂亮的 土耳其 浴室,历史已有500多年,但内部装修带有鲜明的什叶派伊斯兰风格,穹顶和立柱上是复杂的几何图纹和蓝色花纹瓷砖。
艾哈迈德 苏丹 浴室与其说是一个澡堂子,不如说是一个高级会所。浴室内部看起来无比华丽,无论墙上的绘画、雕刻还是穹顶的设计,都给人无所不在的美感。我不懂建筑,看不出其中的门道,但是能强烈地感受到波斯匠人在建筑设计上对于每一个细节的用心。
整个浴室除了有大堂,还有各种大小不一的包房。每个房间正中央是一个泡澡的水池,环绕水池的外围是依次放着很多张床,据说洗完澡后客人就会躺在床上做按摩或者抽水烟。水烟缭绕中,家长里短也就开始聊上了。我的脑海这时正浮现出一群大老爷们儿围坐在水池边的床上,一边抽水烟,一边聊着谁家的儿子刚娶了一个漂亮媳妇儿、哪里出了一档破事、谁谁谁又发了一笔大财……这个澡堂其实就跟现在的茶馆咖啡厅一样,是那时波斯人重要的社交场所。他们真是蛮懂得享受生活的。
浴室进门的左边有楼梯通到房顶上。房顶的造型非常奇特,到处是土砖砌成的大小不一的凸起,就像一个个指向苍天的乳房。那些凸起四周都装着圆形的采光玻璃,不管太阳的位置如何变化,光线都能从各个角度照进浴室里。这样,浴室一天到晚都被照得很亮堂。真不知要如何脑洞大开才能想出如此绝妙的采光设计。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
伊玛目广场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水从池子两边的水管里喷射出来,两两对称,组合成一道道连起来的拱形。池水呈现出蓝天的颜色。在第一道拱形水柱中央,出现了一条低矮的彩虹。广场旁边的清真寺倒映在池 水里 ,呈现出晃动着的模糊的影。一群年轻人坐在池子旁闲聊。广场上很大部分被绿茵茵的草地所覆盖,草地上有一些花圃,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草地上,悠闲地享受静默的午后时光。长方形广场的外围均匀地种着一些树。广场最外边是一圈水泥路面,不时有一辆漂亮的马车驶过,带给人一种历史错乱感。
伊玛目广场很大。它曾是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的世界第二 大城 市广场,后来 大连 “越制”修建了一个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三倍的广场,它又无可奈何地坐到了老三的位置上。当然,这只是从体型上来说,如果论年龄,伊玛目广场无疑是三兄弟的老大,它也是其中唯一的世界遗产。广场四周的 阿里卡 普宫、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伊玛目清真寺以及环绕的大巴扎无不在述说着它的江湖地位,甚至花花草草都充满了历史底蕴。夜晚伊玛目广场的喷泉:伊斯法罕 最好的酒店:
这家旅店叫AbbASI Hotel,阿齐兹说这是 伊斯法罕 最好的酒店。酒店的院子里绿树成荫,有着五颜六色的喷泉,一排排桌子置于灯光之下,穿着体面的有钱人围在桌边交谈,服务生忙碌地穿行于座席之间。
在酒店的庭院里转了一圈之后,我们坐在大厅等待。酒店大厅金碧辉煌,有着豪华的吊灯和光滑亮堂的地面,不少地方铺着红色地毯,大厅墙上挂着几幅波斯风格的人物画。我们坐在沙发凳上,凳子柔软舒适。大厅里坐着一些和我们一样等待的人,有的拿着手机在玩,有的三三两两在交谈,有的只是安静坐着。酒店大厅:酒店庭院:三十三孔桥:
三十三孔桥位于 伊斯法罕 ,是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晚上的三十三孔桥亮起橘红色的灯火,有一种梦幻之美。桥面挺宽,两侧分别有一排三米左右高的墙,墙面上是一扇一扇的弧形门,有人坐在上面聊天或休息。
三十三孔桥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三十三个半圆形的桥洞,这正是三十三孔桥名字的来历。遗憾的是,我们来的这段时间扎因达鲁德河已经干涸。据说河水流淌的时候,桥孔倒映在水中,倒影和真实的桥洞就会形成一个个浑然闭合的金色的圆,非常漂亮。
走上桥,穿行在人流之中,就像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的阿拉伯世界里。
在桥上休憩的女子:哈柱桥:
哈柱桥也是位于 伊斯法罕 ,是萨法维王朝阿 巴斯 二世时期的建筑杰作。哈柱桥架在扎因达鲁德河上,既有连通两岸的作用,还有拦水大坝的功能。跟三十三孔桥一样,这里也是市民们的休闲和社交场所。据阿齐兹介绍,这座桥的设计甚至比三十三孔桥更为用心,更能代表古代波斯无与伦比的桥梁建造艺术。
哈柱桥桥底的桥洞很具特色。哈柱桥有二十三个孔,每个桥孔都像一个包间。桥下比桥上更加热闹,人们聊天、打闹、嬉笑或沉思。站在桥孔中央望向对岸,每个桥墩中央的空隙就像一盏盏点燃的烛灯,悠悠地泛着红光。
哈柱桥有五个秘密,篇幅所限,这里不再展开叙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联系我交流。哈柱桥的桥洞:阿里卡 普宫:
阿里卡 普宫是阿 巴斯 大帝寝宫,建于16世纪末期,位于 伊斯法罕 伊玛目广场的西面。 阿里卡 普宫是萨法维帝国阿 巴斯 大帝的寝宫,不知是不是因为年久失修成了危房, 阿里卡 普宫外面搭着讨厌的脚手架,让人顿时减去了想要参观的兴致。要不是想要上去俯瞰一下整个伊玛目广场,我真的不会买票进去。这差点成了一件抱憾终生的事情。当进入位于顶楼的阿 巴斯 大帝的私人音乐厅,就会立刻觉得值回票价,甚至单是冲着这个音乐厅来到 伊斯法罕 ,都是值得的。音乐厅的天花板以及四周的墙壁,分布着好多个类似清真寺大门上方的蜂窝,只是每个窝巢都镂空雕刻着各种各种的乐器图案,设计精巧,极富艺术美感,令人称绝。整间屋子都是一个巨大的共鸣腔,想来音响效果也应该不错。有个波斯男青年真的就在大厅中央扯开了嗓子,浑厚的声音响彻整间阁楼。如果我的五音能全三个,真想跟他对唱一曲。
我站在音乐厅里面,想象着阿 巴斯 大帝带着妻妾儿女聆听宫廷乐师演奏的场景。一代雄主的他,内心也给了音乐温柔的一隅。
阿里卡 普宫的音乐厅:阿里卡 普宫里还可以看到一些残留的壁画,其中有两幅宫廷美女图保存最为完好。左边的女子穿着一身红装,披着一件绿色披风;右边的女子长发披肩,并没有戴头巾,手里好像拿着一顶帽子,不知在做什么。两位女子都婀娜多姿,体型富态,应该是当时的标杆型美女。 四十柱宫:
四十柱宫位于 伊斯法罕 伊玛目广场附近,是萨法维王朝阿拔斯二世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宫殿本身只有只有20根木头柱子,只是因殿前喷水池的倒影,才叫四十柱宫。大殿内有多幅大型壁画,反映的是萨法维皇家狩猎和日常生活等情景。
下图为四十柱宫内景,非常大气宏伟。 四十柱宫里面的壁画:伊斯法罕 大巴扎:
市场是一个城市的心跳。对我来说,如果没有逛当地的市场,就像没有来过这个地方一样。不管是菜市场还是水果市场,那里的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个活着的城市。
伊朗 的巴扎就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市场。 伊朗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大巴扎,巴扎里最是充满生活气息。 伊斯法罕 的大巴扎环绕伊玛目广场而建,巴扎里有卖手工艺品的、金银珠宝的、干果杂粮的、各色香料的、衣服鞋子的,甚至还有人开起了餐馆和茶铺。 伊斯法罕 巴扎很长很大,估计连当地人都会逛晕,所以他们将偌大的一个巴扎分成了好几个区:金银首饰区、瓷器区、香料区、地毯区……各色人等穿行在巴扎中,一派人声鼎沸的景象。
走进 伊斯法罕 大巴扎就像进入一条蟒蛇的腹中,很难再出来。成千上万家店铺分布在巴扎里,就像一个线下淘宝,几乎能买到你需要的任何东西——事实上,更多时候都是买到你并不需要的东西。精美的 伊朗 瓷器、波斯风格细密画、各色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真想提着几个麻袋把它们通通扛回家去。波斯手工地毯成堆成堆地放着,还有一些挂在店铺的墙上,从地毯上华美复杂的图案可以看出,它们皆是镇店之宝。地毯做工细腻、精妙绝伦,难怪那么一小块都会卖很好的价钱。地毯上的图案从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到宗教图腾,无所不包。巴扎里卖的精美的水烟壶:精美的碟子、钟表:精美的瓷器:精美的钟表:亚兹德亚兹德 地处沙漠边缘,是我目前到过的最热的 伊朗 城市。这里夏天的气温能达到五十度,现在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四十度的天气我就会待在空调房里不敢出门了,五十度简直会把人整个融化掉,真不知没有空调的古代波斯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其实他们还真有空调,并且还是完全不耗电节能又环保的大自然空调。整个亚兹得老城就是一个大的空调系统,其中有很多风塔建筑,民居都有地下室。风塔的功能就是通风,然后把招进来的风引入地下室。虽然外面很热,地下室里面因为有天然空调的风,随时都很凉快。 早上,我一个人走在 亚兹德 老城的巷道里,独自感受着那份远古的苍老。巷道两边是高高的土墙,有时会经过一个拱顶。土墙另一边是古老的民居。一辆白色小轿车停在一户人家门前,就像一个不应景的机械怪物。偶尔有一个穿着黑纱的女子突然出现在小巷的拐角处,然后又消失在幽暗的廊洞里。巷子里没有地标,对我来说就是个城市迷宫。我索性放逐自己迷失在纵横交错的巷道中,迷失在异国那段古老的岁月里。亚兹德 是 伊朗 拜火教的中心。拜火教其实是伊斯兰教徒对琐罗亚斯德教的贬称,就像 东南亚 不少国家信奉的上座部佛教被称作小乘佛教一样,多少带着点不尊之意。琐罗亚斯德教曾是波斯帝国的国教,并且当时的很多 中东 国家都信奉。它最著名的标识是法拉瓦哈。琐罗亚斯德教也被称作“祆教”,注意,那个字念“仙”而不是“妖”,更不是“穿着棉袄洗澡”的“袄”。这个宗教还跟我们熟悉的明教有些渊源。教徒们死后会举行天葬。我所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琐罗 亚兹德 教的火种至今依然保存在亚兹得的两处火庙里。其中有一处位于山丘的一个岩洞里。虽然保存着圣火,这座山却并没有 奥林匹斯山 那么出名,它甚至都没有一个名字,旅行者提起它时只是称其为“卡维尔盐漠的一座山丘”。 这座山丘就是 伊朗 著名琐罗 亚兹德 教圣地,位于 亚兹德 西北 70公里处的卡维尔盐漠里。进入火庙需要脱鞋。火庙有两扇铜质的大门,门上的人据说就是琐罗 亚兹德 。火庙建在岩洞里,岩壁呈现出红色或者灰黑色。人工修建的墙壁一侧挂着几幅画像,其中有一幅是法拉瓦哈。火庙正中央是祭坛,不过祭坛上的火是熄灭的,想必每年六月份残存的信徒来此举行宗教活动的时候才会点燃。岩壁上有一个凹槽,里面立着一个金属架子,架子顶部燃着三束火苗。火苗呈现三角形分布,燃烧得恬静安然。虽然外面非常酷热,里面却很清凉。 哈尔纳克村:
哈尔纳克村是 亚兹德 附近的一处古村落,已有上千年历史,不过现在几乎是一片废墟。整个村落几乎是用泥土砌成,就像一处露天蚁穴。虽然已经破败,但还是能够依稀辨认出波斯风格的穹顶、一扇一扇的窗户以及一条一条街道,有些屋舍还有残存的木门。废墟中矗立着一座保存完好的砖塔,算是这个古村落的地标性建筑了。看起来,这完全是一个死亡之村,但仍然是有几株石榴树在昭显着生命迹象。石榴树上结着一些红透了的果子,虽然零零点点,却也足够安慰一座土黄的废墟了。 鸽子塔:
这座鸽子塔位于梅 博德 ,它真是极有意思,外表看上去就像一座圆筒形的谷仓,完全猜不到这是给鸽子们修建的集体宿舍。不过进到里面,马上就会看出这是给鸽子居住的规划整齐的住宅区。只见墙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方形的巢穴,每个巢穴差不多大小,分布均匀且有规律。鸽子 塔里 面有特意修建的盘旋而上的楼梯,共有三层,可以爬山去观察上面的每一个巢穴。
鸽子塔的设计别具匠心,老鹰飞不进来,蛇也钻不进去,对于鸽子来说,完全是一个适合蜗居的场所。据说这座鸽子塔能够同时容纳两万五千只鸽子,可如今连一片鸽子毛都看不到。我试着想象了一下两万多只鸽子同时居住在里面的盛况。且不说两万多声“咕咕”齐鸣会把人吵得天旋地转,单是那无所不在的鸽子粪就会把人熏得天昏地暗。这也确实是一个粪坑,那时的人会把鸽子粪收集起来当做肥料。
据说 伊朗 境内的鸽子塔有上万座,就算一座里面只有一千只鸽子,全国就有一千万只,真不知当时哪来那么多。波斯叫“鸽子国”好了。
鸽子塔外部:鸽子塔内部:色拉子
粉红清真寺:
粉红清真寺位于色拉子,在我所见的清真寺里,它不算大,但很精致。像其他清真寺一样,它有着漂亮的穹顶,地上铺着一块一块拼接起来的地毯。地毯以大红为底色,上面绣着各种花纹。进门左边的墙上镶嵌着一排彩色的玻璃窗,窗户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早晨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斜射进来,在大红地毯和雕花 石柱 上投下梦幻的光和影。光影交织成一个缤纷的色彩空间,绚丽动人,放佛是特意营造的梦境。游人在色彩空间里移动,光线图案印在了他们的脸和衣服上。从清真寺里光线暗淡的角落看过去,感觉他们正置身在海市蜃楼里——漂亮的东方公主转动着裙摆,光影也随之舞动起来。有人趴着,有人躺着,有人靠着,有人跪着。有黑纱,有全红,有长裙披肩,有牛仔T桖。
作为一个宗教场所,粉红清真寺看起来并不庄严肃穆,也不让人心生敬畏。它显得平易近人,充满柔情。设计者只是简单地利用了早晨的太阳光线和彩色的玻璃图案,就营造出了一份动人的美丽,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寥寥几笔,人物已然栩栩如生。它的创造者肯定具有超凡的智慧和柔软的内心。我甚至怀疑设计者是位女性。波斯 波利斯 :
波斯 波利斯 是古代波斯帝国的都城,位于色拉子五十多公里外,在大流士大帝时期开始建造。 伊朗 历史上出了三位非常厉害的君王:居鲁士大帝、大流士大帝、阿 巴斯 大帝,就跟我们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样,都是影响历史的狠角色。像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帝王一样,大流士穷兵黩武,帝国版图跨越欧亚非三大洲,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从 希腊 抢回大量财宝 和美 女,用于修建宫殿和供自己享乐。几百年后, 亚历山大 大帝攻陷了他的都城、抢回了宝物、焚烧了宫殿。只剩眼前的一地废墟。
这不是我的国家、我的历史,我用不着伤心感怀,发古之幽情。我只是震惊。那万国门上的两个巨大石雕,曾经威慑着所有的到访者;那万国朝拜的浮雕,曾经宣扬着多大的帝国威仪;那一根根残留的 石柱 ,曾经支撑着华美的殿堂。而如今,它只是荒山下的一座废都。 哈菲兹墓:
色拉子有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叫哈菲兹。哈菲兹之于 伊朗 ,就跟 普希金 之于俄国,李白之于中华一样。每个俄国人都知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每个 中国 人都会念“窗前明月光”,同样,哈菲兹的诗歌在 伊朗 也是家喻户晓。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除《古兰经》外,每个 伊朗 人家里都有一本哈菲兹诗集。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即使家里没有《古兰经》,也一定会有一本哈菲兹诗集。
我怀着无比仰慕的心情坐了大老远的车来到了哈菲兹墓园里。这其实是一个漂亮的花园,哈菲兹墓就在里面一座八角凉亭里。这是一座 大理 石石棺,墓碑上面刻着哈菲兹的一首抒情诗。八角凉亭周围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几株红花点缀在绿意葱茏中,像海菲兹的诗歌般活泼生动。哈菲兹墓园:马什哈德康村 :
康村 位于 马什哈德 以西45公里处,是一座 伊朗 传统村落,约有100多年历史。
康村 依山而建,有着破落的房舍和老旧的石道。房屋大多是由碎石块和土砖垒建起来的,以圆木作为房梁和支架,用的是木质门窗。有些人家是两层楼房,二楼阳台全是木头搭建,看起来随时都能一脚踏空。这些房屋跟我在 伊朗 其他地方看到的都不太一样。与其说它是一座 伊朗 传统村落,倒不如说它更像 中国 的一个小山村。
我沿着石梯向上攀爬,直到整个 康村 尽在我眼底。天空突然飘起了微雨,不多时整个村子笼罩在一片雾蒙蒙之中。山坡上有一些绿树,乏力地围着村落生长,四周荒凉一片。我确实也不能再看出更多的美来,胡乱拍了几张照片就往回走。克尔曼巴姆 古城堡:
巴姆 古城堡位于 克尔曼 以南,占地约44公顷。 巴姆 古城堡对外国人收取的门票是15万里亚尔,本地人只需要2万里亚尔。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干土坯建筑,有2500年的历史。遗憾的是它在2003年毁于一场地震,死亡近三万人,如今已无人居住。穿行在依稀可辨的街道上、院子里,四周的断壁残垣令人唏嘘不已。伊朗归来,不看清真寺伊朗 有很多精美的清真寺。在 印度 会有博物馆审美疲劳,在 斯里兰卡 有海滩审美疲劳, 伊朗 的清真寺虽多,我却没有产生审美疲劳。各种各样的清真寺变着花样取悦着旅行者的眼睛,让它时时维持圆鼓鼓的状态。
每当夜幕降临,清真寺亮起灯光,恬静地躺在漆黑的天幕底下,如梦似幻,有如神迹。在我看遍了 黎巴嫩 、 约旦 、 埃及 、 也门 、 阿联酋 的清真寺之后,我依然觉得, 伊朗 的清真寺是最漂亮的。 来到清真寺门口,抬头就能看到蜂窝状的门廊拱顶,呈对称分布,非常华丽。每个窝巢里都有着错综复杂的用釉砖镶嵌的精美图案。穹顶下方就是正门,有些清真寺的正门上可以看到用漂亮的波斯文书写的诗文。
伊朗 的很多清真寺内部都悬挂着华丽的大吊灯,地面铺着漂亮的波斯地毯,墙壁上要么画着精美的图案,要么全部由细小的各种颜色的玻璃片拼接而成。 清真寺的穹顶:
走到清真寺内部,仰望穹顶复杂的几何图案,让人叹为观止,但仔细观察,发现它们都是由可以不断重复的基本图形单元拼接而成,图案呈现对称分布,极为细密精美,但也许会吓跑密集恐惧症患者。
更多精彩游记作者:鲈鱼正美,旅行家,摄影师,专栏作者,专注旅行分享和写作。
公众号:蓝眼睛观世界( 本文作者 : 深夜特急 )
下一篇
黎巴嫩,古老又时尚的国度